在孩子的人格特質培養上,
我特別重視的一項是「#自信」,
甚至覺得,有了足夠的自信,他未來的人生就會順遂很多。
因為有很多的問題,其實都是我們「自找的」,或者可以說,是我們把問題看得太大,大到無法解決,然後困住了自己。

雨後的人行道上出現一個小水坑,我們不會因此停在原地,那是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可以跨得過去,不然也能慢慢走過去,鞋子不致於太濕,當我們通過之後,那個水坑還是存在,只是它不會再阻礙我們了。
自信心是我們面對問題時的能量棒,就像大力水手的菠菜罐頭(知道誰是大力水手嗎)

當一個人對「我」這個人的本質是打從心底認同的,他會知道眼前的困境是既成事實,但擋不了自己,因為不論多難,我終究會想辦法、有能力通過它,也值得往前到更好的地方。

擔心害怕『接下來怎麼辧?』
抱怨『為什麼我會遇到這種事?』
或是自怨自艾『我怎麼會犯這樣的錯?』

沒有關係,這是人之常情,大家都會,
但如果有足夠的自信,不會停留在原地太久,
你會跟自己理性對話:『對!這件事就是發生了,此時就是最慘的狀態,但只要我願意開始從谷底往上爬,每走一步都會比現在更好,所以接下來沒什麼好怕了,我只管繼續往前走。』

話題回到 #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
我們的直覺是:自信心來自成就感。

但我個人有不同的看法:
孩子的人生經驗還很少,他們對於成就感的追求並不像大人那麼強烈
一旦我們用自己的立場來思考,
可能會想要「快速地幫孩子取得成就感」
所以有時候會不小心,有點勉強、有點脾氣、有點情勒,想要孩子去試試看、或幫他設定過高的目標,似乎孩子只要試過一次、達成目標一次,肯定就對這件事有信心了(吧?)
『你看,你可以啊』
『沒那麼恐怖吧』
『沒那麼難吧』
『要不要再試一次?』
​『我不要!』

事實上,用這樣的方式,很可能會讓孩子本來有一點興趣、覺得好玩的事物,變得很有壓力,這就跟他們一開始想要的不同了,不僅動機沒了,對於培養孩子的自信又退了一步。

所以,孩子 #最初的自信心 ,來自哪裡?
那就是人類最、最、最珍貴的「安全感」,
而最底層、影響最深遠的安全感就是原生家庭給予的。

我們必須讓孩子有堅固的「自己值得被愛」的認知,不是因為任何外在的原因、或是他學習成為一個大人(社會化)路上的表現。
你們會一直在我身邊保護我、安慰我、給我溫暖、給我愛,就算我不如你們的預期(我太害羞、我鬧脾氣、我忘記禮貌、我好累作業寫好慢、我考試考不好 . . .),你們可能會責備我,但還是會一樣愛我,不會改變。

所以在教導孩子、指引他們往更好的方向時,別忘了每天都告訴他:「不論你表現如何,我對你的愛都是一樣的,因為爸比媽咪愛的是你這個人。」

孩子在安全感❤的灌溉中,
自信心大樹🌳一天一天茁壯,
開花長出勇氣果實,飛出去探索各種新事物。
成功了,獲得成就感,有了新的動機,繼續挑戰。

失敗了,沒有關係,自信心已經強壯到足以去承擔失望和痛苦、慢慢適應長出抗壓力,願意再次挑戰。

滿滿的安全感❤⮕強壯的自信心🌳⮕靠自己獲得的成就感&抗壓力💪⮕回頭再滋養自信心
謝謝我的父母,讓我的自信長成大樹(有時會有過於茂盛的雜枝😁),雖然第一次創業即失敗,我仍願意相信「失敗的是這件事,不是我這個人。」當我決定往光明的上坡前進,谷底的泥濘不再帶給我痛苦,而成為一段深刻學習的經歷,非常感恩。